地藏经常识网

会性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

发布时间:2019-06-24 16:33:06作者:地藏经常识网
会性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

九华垂迹

中国有四大名山,是四大菩萨应化度众的根本道场。谓:山西五台山,又名清凉山,文殊菩萨道场。四川峨嵋山,普贤菩萨道场。浙江普陀山,观世音菩萨道场。安徽九华山,地藏菩萨道场。仅略述九华应迹:

菩萨于唐时,示现新罗国(今之韩国,昔分高句丽、百济、新罗)太子,姓金名乔觉,法名地藏,人称金地藏。

神僧传载:二十四岁携白犬善听,渡海来中国,至安徽青阳县,见九华秀丽,结茅安居,以白土、野菜为生。后被地主阁老闵公发觉,恭敬供养。菩萨乞一袈裟地建道场,闵公许之。遂展袈裟,遍覆九华,闵公欢喜布施。并遣子出家,号道明。公亦舍俗护持。后人塑像,右阁老,左道明,世人神佛不分,误为土地公与目连尊者。

据费冠卿撰九华山化城寺记:大士示寂为唐德宗贞元十年(西纪七九四)夏。而宋赞宁撰高僧传二○则云十九年夏,相差九年,但皆谓年九十九岁。惟费冠卿的家住在九华,且是元和二年(西纪八○七)进士,去贞元十年,只隔十三年,与金地藏为同时同地之人,其所记,自足为千秋信史。(见九华山志一)

又九华本名九子山,李白天宝年间游此,见九峰如莲,易名九华。全唐诗及九华山志,录地藏送童子下山诗云:

空门寂寞汝思家  礼别云房下九华

爱向竹栏骑竹马  懒于金地聚金沙

添瓶涧底休拈月  烹茗瓯中罢弄花

好去不须频下泪  老僧相伴有云霞

诗读来深刻感人,情理兼摄,悲心满怀,金地藏不只是菩萨化身,也是一位文采灿烂的诗僧。

参、明译史

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

释迦牟尼佛示生印度,经典皆梵文,不翻译,无以见闻。简介译史原因有二:

一、译者签名,表负责,令学者断疑生信。免如后汉,佛法初来,若干经典失译人名,疑为伪经,不生信受。

二、古时交通不便,取经皆赖水陆或徒步,所谓‘去者成百归无十’,缅怀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,今得见闻,当饮水思源,生感恩心,作难遭遇想。

‘唐’标年代。唐高祖李渊始,至昭宣帝止,,传二十主,二百八十九年,与汉朝齐名,为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黄金时代。

‘于阗’译地乳。西域三十六国之一,今新疆省天山南麓一带,名和阗。传说建国之初,王老无嗣,祈毗沙门天王,天王顶生一瘤,出婴儿,不饮人乳,再祷,庙地涌乳,吮育成人,故名于阗。

‘沙门’标身分,是出家人。翻字不翻音,译‘勤息’,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嗔痴之义。也是古印度对宗教家的通称,佛弟子谓‘沙门释子’,表释迦牟尼佛的出家弟子。传至中国,沙门成为出家佛弟子之专称。‘三藏沙门’博通经、律、论三藏教典的法师。佛法虽广,不出三藏,经诠定学,重在修定。律诠戒学,重治烦恼,断恶修善。论诠慧学,启发般若智慧。三藏即三学,约偏重言,各有所诠,实际则含摄无遗。

‘实叉难陀’译学喜。依文释义,好研三学,孜孜不倦,故能博通。武则天时来华。因帝崇信三宝,喜华严,东晋译六十华严,三十四品,七处八会,不完整,特遣使往于阗请经及译师。据开元释教录云:师于证圣元年(西纪六九五)译八十华严,费时四年,八十卷三十九品,七处九会。依此推测,当在证圣元年前来。除华严外,亦译余经,睿宗景云元年(西纪七一○)圆寂,寿五十九。十六年译经十九部,一○七卷。

另有折本地藏经(瑞成书局出版),译者法灯或法炬,法灯西晋时来,依开元释教录载,本经唯实叉难陀法师译,无他译本,且武则天后,方有地藏经流通,不知何以误导?这种情形,明代已有,恐相当普遍,云栖法汇中,因性安比丘将印此译本,莲池大师题跋曰:‘地藏经译于唐实叉难陀,而时本译人为法灯、法炬,不著世代,不载里族,于藏无所考,虽小异大同,理固无伤,而核实传信,必应有据。’显非法灯、法炬译。为求证信,须有根据,不论读诵、印赠、流通,应以实叉难陀法师译本为准。但世人积习难改,莲池大师,明朝万历年间人,距今已近四百年,而今错误如昔,曾向书局建议,但三十年来仍没改。主要在读诵者不知,不辨真伪,而书局或因制版关系,且目的在作生意,更改不易。愿往后团体共修,个人受持,认明译者,尽些心力维护正法,彼销路不好,自然不印。其他如香或素食品,凡以佛像为商标者皆拒买,免犯不敬三宝过,期佛弟子们群力杜绝。

肆、正释经文

本经十三品,分三卷,一万六千九百三十一字。当年阅藏,依频伽藏数的,流通本或许多些,但不会超过一万六千九百四十。高丽藏缺十六字,若加,共一万六千九百四十七字,总不出一万六千九百五十字左右,比金刚经多两倍,十三品的内容,长短不一,为说听方便,须分科、分段。

经分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,源自东晋道安法师,后人赞为‘弥天高判’。序分叙经之缘由,正宗分明经之要旨,流通分弘妙法尽未来际。以身为喻:序如头,五官俱全,正宗则五脏六腑无阙,流通如四肢,运行无碍。三分分法,见仁见智,多少有些出入。清朝青莲大师地藏经科注,最负盛名,依天台分科,我略作更动。

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

依释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萨等广大神通立名。含序分、正宗分,不同他经,以第一作序品。

‘忉利’天名,译三十三,欲界第二层。世俗流传之百岁修行经云:‘三十三天天外天,九霄云外有神仙。’竖算,错。应横数,如一国三十三省。四方各八天,中间善法堂天,是帝释天王所居。

‘天宫’帝释所居之宫殿,即善法堂天。

‘神通’智者大师释:‘神名天心,通名慧性。’智慧现前,由本性显发的微妙作用,谓神通。在天眼、天耳、他心、宿命、神足、漏尽六神通中,此重神足通。十方诸佛菩萨,天龙鬼神等,因神足通,得聚忉利天,因此,地藏法会,无娑婆人间凡夫参与,缺神通故也。

‘品’类也。诸天同集汲佛菩萨度众之神通妙用,收归一处曰‘品’。居十三品之首称为‘第一’。

华严、法华和本经,品题本具,可依文读诵。金刚经三十二分,为南北朝梁武帝时昭明太子所分,如分科注解,不宜随读以免断了经义。

甲一、序分分二

乙一、通序分二

丙一、举五事证信

如是我闻,一时,佛在忉利天。

序分分通序、别序。通于诸经名通序,又名证信序。本经通序,异于诸经,文简且部分列在别序中,通、别稍混合,约偏重言通别。

‘如是’信成就。指法之词,指这部地藏经。信顺之词,由佛金口宣说,真实不虚,遵从不疑。另有多义,从略。

‘我闻’闻成就。‘我’阿难自称。学佛本无我,为众生故,方便称我,否则‘如是闻’,闻者谁?又阿难于结集时,已证阿罗汉,破我执,属圣人假称我。‘闻’耳根闻法音,发耳识,了解法义曰闻。会别从总谓‘我闻’。

‘一时’时成就。师资道合,说听始终之时。不标年月,因天、人有别,忉利天一昼夜,人间百年。且各国不同,中外时差,如新、旧历,便有差异,故用一时圆摄。佛讲地藏经,约七十九岁左右,因至忉利天说法完毕,返回人间,不久即入涅槃。

‘佛’说法主成就。指释迦牟尼佛。

‘在忉利天’处成就。于欲界第二层,帝释所居之善法堂天。

上举六种成就的前五种,证明本经为佛亲说,启众信心。

每部经都有‘如是我闻’等六成就,尽管地点、人数不同,六成就的经文是相同的。一理通万理达,这儿听清楚,他经亦可明白。这段(六成就)经文源于释迦牟尼佛临将涅槃时,阿难尊者请问的四种遗嘱之一:

一、佛住世,以佛为师,佛入灭后,以谁为师?佛答:‘以戒为师。’凡佛弟子,不管在家出家,皆以戒为师。二、佛住世时,依佛安住,佛入灭后,依何为住?佛答:‘依四念处安住。’乃心之安住,非身之安住。三、恶性比丘,如何治之?佛答:‘默摈治之。’莫理他,管好自己,作好榜样,彼自生惭愧,端正己之三业。四、佛灭后,结集经典,一切经首当安何语,以取信未来众生?佛答:‘当安如是我闻等’。

遵佛遗嘱故,经首皆安如是我闻等,令后世众生取信。

丙二、点三月所为

为母说法。

此句不属通序,因他经通序皆无。若归别序,则义不连贯,只得另分,含在通序中,点示出世尊三个月在忉利天说法所为。‘三月’指人间三个月。

佛至忉利天,主要在‘为母说法’,度母亲。佛示现印度迦毗罗国太子,名悉达多,生七日,母离人间上生忉利天。太子十九岁出家,五年参学,六年苦行,三十岁十二月八日,夜睹明星,成等正觉。说法四十九年,来往人间天上,席不暇暖,讲经三百余会,八十岁入涅槃。入灭前三个月,至忉利天专为摩耶夫人说法。藏经有‘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’,三卷,西晋竺法护法师译,大正藏第十七册。叙述佛说法度母事,有一千声闻比丘随行,阿难证二果以上,有神通,能随之,此经得流传人间,全赖千人罗汉。佛至忉利天有三事:

一、为母说法,报母恩:意在破当时外道谤佛不孝之说。外道谤佛,出生七日母亡,又出家,弃父母不顾等,实际上,佛是究竟觉者,彼之出世大孝,凡夫不易体会,古德赞‘大孝释迦尊,累劫报亲恩。’真正大孝,唯佛圆尽,累劫说法,度生不倦,即是度父母,为报父母恩。应化人间,乃至入灭前升忉利天说法,皆是大孝的证明,也是本经的发起因缘。

二、慰别天众:佛说法四十九年,诸天及八部众,如四天王、大梵天王,尤其忉利天主,拥护佛法,护持世尊,未曾暂离,今说法后,返回人间,将入涅槃,特与诸天安慰惜别,致深谢意。

三、嘱咐地藏:正属本经要义之一,佛将未来八难中‘佛前佛后’的众生,付嘱地藏菩萨,无论正、像、末法,只要依法修行者,皆须权巧度化,至弥勒成佛前,令彼生于人间天上,不堕三涂,为佛大悲之流露,本经第二品、十三品均详明。

以上就是会性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了,我们修行心经的时候可以看看法师们的讲解,这些讲解是能够让我们知道地藏经讲述的是什么,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修行经文,更好的去生活的。以上只是作者对文章的一些理解,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海涵。

首页123尾页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地藏经原文

  • 地藏经注音

  • 地藏经讲解

版权所有:地藏经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