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藏经常识网
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

发布时间:2022-11-03 06:08:47作者:地藏经常识网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

  [译文] 工匠要把活儿干得好,必须先把工具弄得精良合用。

  [出典] 《论语宪问》

  注:

  1、【出自】:【原文】子贡问为仁。子曰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居是邦也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示之仁者。”(卫灵公篇第十四)

  2、【解释】:器:工具。要做好工作,先要使工具锋利。比喻要做好一件事,准备工作非常重要。

  3、【译文】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。孔子说:“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,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。住在这个国家,就要侍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,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。”

  4、孔子告诉子贡,一个做手工或工艺的人,要想把工作完成,做得完善,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。那么为仁是用什么工具呢?住在这个国家,想对这个国家有所贡献,必须结交上流社会,乃至政坛上的大员,政府的中坚;和这个国家社会上各种贤达的人,都要交成朋友。换句话说,就是要先了解这个国家的内情,有了良好的关系,然后才能得到有所贡献的机会,完成仁的目的。

  5、现在由这句话看起来,好像孔子很厉害,他晓得利用关系。他说,要到某一国家去,达到某一个目的,先要和这个国家的上流社会,政府首长的关系,都搞得非常好,同时把社会关系搞好,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,达到仁的境界。孔子这些地方,看起来是教人使用手段,多厉害!事实上任何人,任何时代,都是如此。但最重要的一点,这里是为仁,目的是做到仁,在救人。

  6、 这里孔子是因为子贡问为仁,他才这样告诉子贡,如果是别人问为仁,孔子就不会这样讲了。我们从历史上看到,子贡的确做了很多事情,够得上是一个大政治家、大外交家、大经济家和工商业巨子,所以他这样告诉子贡。换句话说,孔子本身周游列国,见七十二位国君,也是这样做的,像卫国的蘧伯玉等等都是他的朋友,但是他的运气不好,始终上不了台,大家怕他。他如果不择手段,则可以很轻易拿到政权,但是他讲仁,始终守着最高的道德原则。他告诉子贡的,也是这样。

  7、真要懂天下事,要“事其大夫之贤者”。美国到处出了钱,帮助人家,又在到处挨骂,就因美国的议员们,都不是秀才,又不出门去懂天下事,不到东方来看,当然不懂天下事。有的来台湾看过,回去就不同了。这些秀才要出门才懂天下事的,就是这个道理。这几句书我们引而伸之,扩而充之,大家一生受用无穷,就是任何一件事,不能孤陋寡闻,多交游,多了解,处处都是学问。

  8、文化的精神,老一辈的人应该留意后辈青年,培养他们,提拔出来,等他们有了功业、学问和表现,自己坐在一边,好像在欣赏自己灌溉出来的花,心满意足,该多高兴。这种情形,历史上非常多,也充分表露自古以来老一辈文人的风范。这些史实都说明了孔子这里告诉子质的话,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如此。

  9、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种情况,相似的年龄、相同的智商,学习效果却因人而异。有的学生学得轻松愉快,成绩突出,事半功倍;有的学生则学得十分吃力,成绩平平,事倍功半。学习是否得法往往是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。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正确、科学、有效的学习方法,就如同获取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。

  10、做一件事时,必须先做好准备工作。这也就告诉我们,凡事必须有一个周全的计划,做好准备工作,才能取得成功。对于这句话,我有以下几点看法:

  一,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。

因此,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,都要事先计划,合理的规划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,特别是突发的紧急事情。健全有效的计划是优秀管理的特征之一。不仅可以预测将会出现的问题,也不会在问题突然出现时,束手无策。

  二,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。也是说,虽然,事先的准备工作会花一些时间,但是,它并不耽误事情的实施,并且,准备工作好了,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因此,无论在做任何事的时候,不能操之过急,做好了准备工作,打好了基础,对于之后工作的具体实施是有很打帮助的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地藏经原文

  • 地藏经注音

  • 地藏经讲解

版权所有:地藏经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