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何世俗的快乐会带动生死轮回的痛苦?
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,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,那就是离苦得乐。为什么我们会努力地学习,为什么要辛苦地工作,为什么我们要很忍耐地去维持一个家庭?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我们希望自己的生命离开痛苦,得到安乐。这种本能不需要学习,乃至于一只蚂蚁牠都知道要去找饮食,找牠的洞穴,为什么呢?因为牠要离苦得乐。因为这种离苦得乐的动力,使令我们的人类不断地进步,不断地发展。直到有一天佛陀出世了,佛陀以大智慧的光明,来观察我们众生所追求的快乐原来是有过失的,这个必须佛陀出世以后,我们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。
那么以佛陀的智慧来观察,我们生命当中所追求的快乐,有两种过失:第一个,从今生的角度来看,是无常败坏的。它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,是变来变去的,它是有得有失的。所以古人说,世间的快乐“得时多怖畏,失时怀忧恼”,你得到了世间的快乐,你心中是恐怖的,因为你知道随时会失掉;当你失掉的时候,你心中是伤心忧恼的。所以我们追求世间的快乐,让我们自己活得非常不寂静、不安稳,我们老是活在怖畏、活在担忧中。这是第一个过失,让你今生不得安稳。
第二个是最严重的,就是来生的过失。它会带动我们无量劫的生死轮回,因为我们在享受世间快乐的时候,不管这个快乐是来自物质的享受或者是感情的交流,只要是世间的快乐,你一定会产生爱取,你一定会陶醉在这个快乐的感受当中,深生好乐不愿舍离。而这种爱取的烦恼,就触动了生死业力,带动了烦恼障、报障、业障,就把生死轮回的开关打开了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生生世世在三界轮回,因为我们想得到快乐。而不幸的是,这个快乐充满了陷阱,你只要享受世间的快乐,你就要付出轮回的代价。可以这样讲,你为了短暂的快乐,你必须要生生世世在三界里深受老病死的折磨,但是你不会记取教训的,你来生还会做同样的事。
佛在世的时候,有几位刚出家的比丘,在做完功课的时候聚在一起聊天。诸位都知道,佛世时候的弟子有外道出家的,比方说目犍连尊者、舍利弗尊者。因为外道有禅定,所以他一但接受佛法的正见,很快成就阿罗汉了,善根深厚。但是佛世的弟子也有一些企业家、政治人物出家的,这些都是有大福报,但是他也有善根。跟佛出了家以后,当然平常跟佛做早晚课,那下了殿以后在家里闲聊。有些企业家谈他过去荣耀的事情、辉煌的事情,讲完以后大家就哈哈大笑。
佛陀在寮房里面天耳遥闻,他听到这件事,就缓慢地走出寮房,到了这个比丘讨论的地方,佛陀就明知故问说:你们在干什么呢?比丘就如是如是地报告。佛陀就呵责这些比丘,佛陀讲一个偈颂,他说:“常在燃烧中,何喜何可乐?幽暗之所蔽,何不求光明?”他说你们以前觉得世间的荣耀快乐,其实是有过失的、是有障碍的。“常在燃烧中”,我们看到快乐的假相,没有看到后面是有火,有烦恼火、有业力的火、有老病死的火,所以这样的快乐值得你们哈哈大笑,如此的光荣吗?
那么怎么办呢?这个快乐是怎么回事?为什么这个快乐就会带动生死轮回的痛苦呢?因为我们心中在追求快乐的时候,他不是依止智慧,而是一种直觉式的无明——幽暗之所蔽,这个“暗”就是每一个人都有盲点。我们每一个人追求快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,有些人觉得买到房子就是快乐;有些人对房子不重视,他认为买一辆车是快乐的,各式各样。但是总而言之,我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去追求自己认为的快乐,这个从佛法角度来说,跟着感觉走就是你的愚痴,你无始劫来所熏习的这种习惯性的思考,就是直觉性的思考。我们愿意追求快乐,但是在快乐中,我们陷入了生死轮回的陷阱,这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很大的悲哀,我们别无选择。我们喜欢追求快乐,但是在快乐中又陷入了轮回。
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呢?
“何不求光明!”其实我们是可以从快乐中跳出来,追求一种没有过失的快乐,我们是可以做到的,这就是佛陀为什么要出世,就是说你可以换一种生活方式。我们愿意追求快乐这件事可以理解,这是每一个众生的希求。但是你必须在追求快乐的过程当中,除了你的感受直觉之外,加一道心中的光明,你的快乐的本质就大大提升,你会把生命中有过失的快乐,转成一种没有过失的解脱的快乐,我们叫做万德庄严。你可以把有漏的福报,转成无漏的万德庄严,这是没有过失的快乐,你是可以做到的!
所以,我们学习佛法,主要是改造我们生命的本质。我们没有必要生生世世轮回下去,我们是可以作出选择。所以“何不求光明”,就是说我们在生命当中,学习佛陀的教法,从教法上去思惟,我们的内心就会从黑暗转为光明,由这个光明的判断,我们再去追求快乐,而这个快乐就是一个功德庄严的快乐了,那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功德。
版权所有:地藏经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