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有竞争之心,绝非错误。竞争之心,至少能够体现人的心有志向、身有勤勉。我熟识的一位出家师父说,佛门事繁,不谈才具的话,唯愿担当者竞相承担之。意思是说,佛门清净,多数出家人以修行求道为己任,但那么多的杂事,总要有愿意承担这些繁剧的人去做。想要担当,一点竞争之心没有,事情也是做不好的。
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,有了这份担当心、竞争心、进取心,便就有了成败之别。尤其是尘世中人,在家居士,有经商、务工、教书、耕田、做官的等等,成败之别更是渗入其生活的细微点滴之中,只会将之看得更重。
现在有不少人,惑于社会上流行的所谓成功学培训,枉费金钱,受人愚弄,实在是可悲。其实,成功之要诀,早已经有了,而且,就在我们身边,无须远求,无须跋涉。
中国古人就曾论述过成功的要诀,十分精当。那就是;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人的成功,第一要看老天爷赐予的机会;第二要看你所处的环境和已拥有的条件;第三要看你的号召力、团结力和凝聚力,也就是人的条件。
关于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,孟子曾言: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意即人心的力量决定成败。人心凝聚,可以克服天时地利的缺陷。他还进一步论述道,顺天道而行的人,获得的帮助就多,天下人都会归顺他,最终走向成功;背道而驰的人,则众叛亲离,最终走向失败。
从刘备漂泊流离的一生来看,基本上就是以;人和来克服种种天时地利缺陷的典范。他虽自称是皇家后裔,但无立足之地,带领老弱病残,寄人篱下,随时面临被人消灭或吞并的危险。从天时来看,他出身寒微,起点为零;从地利来看,他北临曹氏大兵压境,东依孙吴虎视眈眈。但他能够团结上下,广聚人才,不耻三顾。这就是人和。
当然,历史上也会出现偶然的个例,那些不具备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三个条件,却能够成功的。还是拿三国来说,董卓就是个典型。他本是一路不起眼的军阀,但恰逢政权有难,召他入朝,使他坐大。他是典型的人神共愤的一个坏蛋,却掌握大权,威福天下。但很快就倒台了,而且死得很惨。这就验证了《孙膑兵法》里的一句补充:;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三者不得,虽胜有殃。
但这个论述,还是有其缺陷的。因为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主要还是讲战争,讲政治斗争的。孟子当时讲这话,也是针对战争而言。具体应用到某一个人的成功,就未必那么恰如其分。尤其是,天时、地利,都不是人可以选择的,;人和倒是跟人有关,但如何达到人和,也没有具体描述。所以,仅凭这六个字,恐怕不能成为一个人追求成功的警训。因为这六个字,从很大程度上,磨灭了人自己的力量,会让很多人把不成功的因素,归结到自己没有天时地利——楚霸王不就说:非汉亡我,天也。他责怪老天爷对他不够好,这实在是冤枉老天了。
因此,我们还要用正法来修证所谓成功,其实在佛法里早已给了我们最圆融的开示。其中,最足以使我们豁然开朗的,便是《阿弥陀经》里佛陀所讲:
舍利弗,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。舍利弗,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。若一日,若二日,若三日,若四日,若五日,若六日,若七日,一心不乱。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,与诸圣众,现在其前。是人终时,心不颠倒,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
在这里,佛陀是教导我们,要想往生西方极乐净土,需具备善根、福德、因缘三个条件。而执持佛的名号,就是反复修证、培植、巩固我们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的。事实上,这个道理,用于世间,亦能使人成就。从佛法的角度来看,善根就是对贪瞋痴的厌离,称为三善根;福德,即一切善行之利益;因缘,就是成就善恶果报的外部条件。晋朝刘琨说:;臣以顽蔽,志望有限,因缘际会,遂忝过任。说我这个人非常顽皮愚蠢,没什么志向,但因为非常偶然的机会,才担任了现在的职位。原文中所说;各种偶然因素正巧碰在了一起,即是因缘和合。
我们从现代人的思想观念来看,善根就是一个人内心对善恶的分辨能力,就是一枚种子;而福德,就是一个人的威望、威信、说服力、感召力和凝聚力;最后的这个因缘,就是机遇。
但是,这三个因素,并非是孤立的。严格来说,善根为第一,因为有了善根,才能自然流露善行,因此才能积累福德。而机会或者机遇,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实际上就蕴藏在诸多福德之中。所以说,佛法说一切法皆为心法,真实不虚。比如你没有善根,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,才有善行,这种善行,因为不自然,非真诚流露,所以,必然不能持久,也不能感人,更何况是感动天人神佛?这就是古人所谓的;有心为善,虽善不赏的意思。
我们以著名的苹果电脑之父乔布斯一生为例,所谓善根福德因缘,真是历历在目。
乔布斯在非常年轻的时候,就很关注内心的修炼。他在十九岁时,就曾放弃一切,跑到印度去学习灵修,结果搞得几乎流落街头。我们从这一点来看,他是非常有灵性的,也是非常内省、真诚的人。我觉得,这其实就是他的一种善根。尽管他并没有清晰地表达出来:我要用计算机技术为人类造福。但是,他潜伏的念头,其实就是如此,他至少意识到,未来的计算机将使人们的生活、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快捷。因此他对计算机很着魔,穷得要死,仍然孜孜不倦。
因为有了这种善根,所以乔布斯在创业初期的坚韧勤苦,以及他过人的技术洞察力,就非常容易被人发现。他的这种精神,就非常容易获得别人的赞助。在乔布斯二十一岁那年,当他正在自己的车库里挥汗如雨地组装那些当时闻所未闻的电脑时,一位叫马尔库拉的百万富翁发现了他的产品,经过反复思量,这个富翁终于被乔布斯的产品和精神感动,决定把自己的宝全都压在乔布斯身上。
马尔库拉提供了六十九万美元给乔布斯,这在当时,是一个惊人的巨额款项。这也是乔布斯的苹果电脑最终走向成功的转折点,短短几年后,乔布斯就成了亿万富翁。
我觉得,马尔库拉之所以会帮助乔布斯,固然是因为他认为乔布斯的商业头脑可以为他赢利。但是,我们想象一下,假如乔布斯仅仅拥有一项新技术,但他人格不堪,非常狡诈,没有吸引人的聪慧、坚韧和灵性,人家也顶多收购一下他的技术而已,不会也不敢拿自己的身家去跟他合作。人家跟他合作,首先是看中了乔布斯这个人,而非单单这项技术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这就是乔布斯的福德。
后来,乔布斯的苹果电脑业绩被IBM撵上,节节败退。这位苹果电脑的创始人,竟然被董事会驱逐出门。一九八六年,乔布斯不得不另起炉灶,离开了苹果整整十年。直到一九九六年,苹果公司已经彻底衰微,请求乔布斯重返岗位,拯救苹果。乔布斯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,并且推出了让世人为之疯狂的iphone,让苹果再次辉煌。
我认为,乔布斯能够有机会重新执掌苹果的大权,就是一种因缘。而这种因缘,其实深植于其福德之中。苹果身陷危机,董事会可以向全世界征求贤能,但却最终选择了乔布斯,苹果董事会当年驱逐乔布斯,双方已经结下了不快。但是,苹果董事会通过对乔布斯以往的所作所为判断,乔布斯不是一个记恨的人,他的胸怀足够宽广,因此才发出邀请。
我们梳理这些,才能知道,成功学确实有,但以现代人浮躁的心性,也只能是学点口号,掌握点皮毛,怎能领悟成就自己的深邃真知?成功之学,就在佛法之中。深入佛法,在佛陀教言的指引下我们的心性才能获得安定宁静,才能真正契入成功的真谛。这也体现了佛陀无上的慈悲与智慧,既能指导我们修行,得解脱,也能教我们如何在世间做人、做事。
版权所有:地藏经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