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么正因为这部经典很重要,所以自古以来啊,很多翻译家都喜欢翻译《法华经》,就像《心经》,前前后后是吧,翻了有九(七)种。那么《法华经》呢?至少根据记载,被翻译过六次,六次被介绍到中国,从梵文本、从龟兹文本翻译成中文,但是由于岁月沧桑,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只剩下三种版本,所以通常称为六译三存。翻译,翻译过六回,保存下来的只剩下三种了,叫六译三存。那么最古老的版本,是西晋的时候,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结束了,三国归晋,晋朝的皇帝姓司马的。西晋的时候,在我们中国的甘肃那一带不有个敦煌吗?在敦煌那一带,有一位著名的译经高僧叫竺法护尊者,大家称他为敦煌菩萨。这一位敦煌菩萨,在晋武帝太康七年的时候,相当于公元286年,翻译了第一部《法华经》,当然当时还不叫《法华经》,叫《正法华经》,正大光明的正,《正法华经》,十卷二十七品。那么过了一百二十年,著名的姚秦三藏法师,鸠摩罗什大师在逍遥园翻译了,这一次翻译呢,取名叫《妙法莲华经》。那么这个跟《正法华经》差了一百二十年,一百二十年后,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。那么姚秦,这是我们佛教界的称呼,在史学界呢一般习惯于称后秦,前后的后,有所谓前秦后秦。那么佛教界呢,因为当时这个时代的皇帝,姓姚的,所以称他为姚秦。就像宋代,称赵宋,因为皇帝叫赵匡胤,赵宋。唐代有叫李唐的,李渊建立的,李唐。所以这里叫姚秦,那么实际上就是后秦。但是鸠摩罗什法师当年翻译的呢,是七卷二十七品,为什么?没有提婆达多品。又过了不到二百年,隋朝的时候,有两位天竺的僧人,这个天竺啊就是今天的古印度。印度两位高僧,一个呢叫闍那笈多,一个叫达摩笈多,这两位高僧合译了一部经典,对《法华经》重新进行翻译。但是这一次不是纯粹的翻译,他是重点参考了鸠摩罗什法师的版本,所以他是编译,这部经呢叫《添品法华经》,就是增添了一品,添了一品,是添品,《添品法华经》是七卷二十八品。
那我刚才讲《心经》,我刚才说错了,不是九个版本,保留到今天《心经》有七个版本。那么在七个版本当中,大家最推崇的是谁的版本?唐三藏的版本、玄奘的版本,两百六十个字。那么《法华经》虽然有三种,我们今天一致流通的还是鸠摩罗什法师的版本,为什么呢?因为鸠摩罗什法师临终的时候,有过一个预言,惊天预言,这个预言太大了,惊天动地。他怎么说?假设我一生翻译的佛典,没有违背佛意、没有翻错的话,我百年之后化身荼毗啊!我们出家人哪是火化的,佛教提倡火化。那么我百年之后我火化之后,我舌根不坏。阿,佛教比较奇特,不叫舌头叫舌根,六根嘛,眼根耳根鼻根,舌根、就舌头不坏。大家想想,这是多么荒诞的一种说法啊,是不是?舌头是什么,是一块肌肉而已啊,在大火中历炼、火化,你把骨头都烧碎了,怎么舌头能够不坏呢?匪夷所思!但根据历史的记载,鸠摩罗什法师圆寂、荼毗之后,果然他的舌根卷成一卷,看上去像什么呢?像一卷紫铜片,红褐色的紫铜片,很簿、很轻,变成了金属卷状物。而且用金属去叩击它呢,可以发出非常清脆的声音,就像我们师傅敲引罄一样。呵,当然,在座各位对一千多年前的记载,大可以姑妄听之,真正内心能不能接受,很难讲。那么我跟大家介绍九十年代出现的同样的一个历史的重复,这件事情发生在江苏灵岩山,江苏灵岩山大家知道有一个佛学院,叫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。在那里有一位老法师叫法因法师,他一生两大爱好,一个呢,是读诵书写《法华经》;一个特长呢,他是教唯识学的。大家觉得奇怪了,他喜欢《法华经》,怎么不学天台学?怎么学唯识学?各人因缘。其实《妙法莲华经》自古弘扬的也不是天台一家,而以天台为代表的。其实华严宗也弘扬《法华经》、禅宗也弘扬《法华经》、法相宗也弘扬《法华经》。法相宗的开山鼻祖,玄奘法师的弟子窥基大师,留下了一部著名的宝典,叫《妙法莲华经玄赞》,就是专门注解《法华经》的。后来民国年间太虚大师重讲法华,就是以窥基大师的《玄赞》作为参考资料,因此,学法相者也推崇法华。那么这位法因法师他曾经‘刺血’书写过一部《法华》血经,他一生读诵《法华》、弘扬《法华》,他也讲过《法华经》。结果在九十年代,具体年份我没记清,在苏州灵岩山往生之后、火化,舌根不坏,他的舌头也像当年鸠摩罗什法师一样,卷成了一个卷卷,红褐色的犹如紫铜,现在珍藏在苏州灵岩山寺,大家可以继续探访,看这件事情是天外奇谈还是实有其事?这就是佛教自古以来的一种灵应现象之一。包括佛教大量的感应,乃至肉身不坏现象,舍利子现象,怎么解释,有待我们去探索。
大家要知道,科学能够解释的很多很多,科学不能解释的更多更多,因为科学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,后后胜于前前。今天的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,绝不等于不科学,三十年后、五十年后也许可以解释。所以,我们对于宗教现象当中的‘神异’现象,不要妄加论断,最好是存而不论可也,存而不论比较好。
那么,今天我们看到的鸠摩罗什法师的版本,已经从七卷二十七品,变成了七卷二十八品。所以我要告诉大家,今天的版本跟当年鸠摩罗什法师的版本有三处不同,增添了三处。第一,增加了《提婆达多品》,是完整的一品,不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,是隋朝的时候加进去的;第二呢,又增加了普门品的偈颂,《普门品》的长行,散文部分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,但是后面的偈子,这个偈子啊不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,是后来隋朝的法师翻译了之后添加进去,使之更臻完美;第三块呢,就是陀罗尼品当中,有一个药王菩萨的咒,药王菩萨的咒,是玄奘法师翻译的,后人把它放进去,放到陀罗尼品中去。经过这样三个添加,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版本,这是一个完本,也是一个定本。所以,姚秦时代翻译出来,大概到了唐代定型,流传到今天。
那么这部《法华经》在印度的时候,就得到了大家的重视,经中之王嘛。但可惜的是,从印度翻译成中文的注解《法华经》的版本,目前只能看到一种,就是世亲菩萨造的《妙法莲华经论》两卷。大家知道印度佛教史上,有非常著名的两位菩萨,他们是亲哥俩,哥哥叫无著菩萨,弟弟叫世亲菩萨。世亲菩萨有的时候也翻译成天亲菩萨,比如《往生论》,就署名叫天亲菩萨造,实际上我们知道就是世亲菩萨造的。那么世亲菩萨在印度造了一部《法华经论》,今天我们还能看到,但其他印度高僧注解《法华经》的版本,我们再也无福看到了。
但是我们中国的历代高僧,弘扬《法华》古今不绝。那么这里有一个古老的统计,谁统计的呢?就是我们这座高明寺的大师,幽溪传灯大师在明朝末年作了一部《法华新注》,新旧的新,以前的注解是旧注,我来作一部新注。幽溪传灯大师在我们高明寺作的这本注解当中,对古代的《法华经》的弘传啊有过一个考证,他说在隋唐之前,当时,中国叫南北朝,南北朝的时候佛教非常的兴盛,这尤其在南朝,梁武帝他是个佛教徒,他受过菩萨戒。那么南北朝的时候,注解《法华经》成为一时的风尚,当时呢就有七十多家、七十多家来注解《法华经》。所以他总结说,从汉朝到唐朝,注解《法华经》的就达到四千余轴,换句话讲,有四千多卷《法华经》注解,可以说是数量惊人哪。
但是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,通过对大正大藏经的统计,通过对《卐续藏》的统计,实际上已经少得可怜了。四千多卷,到唐朝就已经四千多卷了,这个宋元明清还不算。但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呢,《大正藏》当中啊,一共有九家十五种,有十五种《法华经》注解;在《卐续藏》当中呢,有四十七家六十六种。大家想想,也不多啊,十五种加六十六种,就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人的注解,经过岁月沧桑保留到今天的,就剩下这么七十来种了。
那么明朝有四大高僧,灵峰蕅益大师,他有一句话,为什么我们古人这么重视这部《法华经》,为什么这么多人去注解它,那么在这么多的注解当中,谁的注解最为权威?灵峰蕅益大师有了一段评论,他说,「此一部经乃如来究竟极谈 具明施设 一代时教 所以然 之线索 如家业之有总帐簿 如天子之有九鼎也」。他说法华经啊,就像一户人家的帐本一样的,家里头有多少宝贝,有多少财富,统统在这个总帐簿里面登记明白;又如天子必有九鼎,我们说定鼎天下,贵为天子要铸九鼎,以示国威。那么,《法华经》就像是皇帝的九鼎,就像是一个家财的一个帐簿,非常重要的,是关键性的东西。「非精研智者大师之《玄义》《文句》不尽此经之奥」,这是灵峰大师的一个经验之谈,他认为古今这么多法华经的注解当中,最为经典的,你如果不去研究智者大师的《玄义》和智者大师的《法华文句》这两部疏,是不足以尽此经之奥也,它的奥妙堂奥,你是进不去的,所以是高推智者。
那么今天呢,我在这里呢,向大家也作一个推介,当然我不敢推介《法华玄义》、《法华文句》。这个虽然说二十卷,二十卷《玄义》、二十卷《文句》啊,字义深奥、妙义深邃啊!没有相当的古文修养和佛学功底以及坐冷板凳的耐性,可以讲看个三五页就头大了。那么我们今天,如果有心要学《法华经》,这个,我有两个层次的推荐。
一个层次的推荐就是比较高层次的,比如我们佛学院的同学们,我们研究天台宗的学者。那么你即便不看《玄义》、《文句》,你要看两部古书,都是蕅益大师的。一部是《法华玄义节要》,你看不了《玄义》的原文,二十卷你看不了,你就看两卷、看两卷,那么《法华玄义》的节要,要好好地研究,这是专门讲经题的;另外一部呢,叫《法华会义》,十六卷,那么它相比《法华文句》呢,要簿的多,也要浅显一些了。这里我重点推荐现在广东尼众佛学院出版的一个精装本《法华会义》,是分段标点本,我看到了,我觉得标点得相当不错。我们佛学院的法师,想办法到广东尼众佛学院,去想想办法。这部分段标点本很适合我们现代人来看,现代人这个古文修养有限哪,不看分段本、不看标点本哪,如入五里雾中啊,这个标点有它的好处。
那么对于一般的同修,我推荐两部书,就更另浅显了。一部是宋代闻达大师的《法华经句解》,大家说你怎么推荐宋代人的书还说很浅?因为这部书我也曾经翻印过这个一些,跟大家结缘。当时我还没出家的时候,我就作了一个小小的集资,从香港找到了这么一本版本,是民国年间上海医学书局的一个新排本,这部《法华经句解》啊非常地浅显,它就是专讲消文释义的。虽然是宋朝人的作品,但是杨仁山居士非常地推崇,他认为是古今读法华的最好的一个入门读本。你看这部《法华经句解》,法华经的文词句意,表面上的文词句意你都能把它读通了。所以这部书可以推荐一下。还有一部就更另浅显,就是现代台湾法鼓山圣严法师的作品,题目叫做《绝妙说法》,小标题叫《法华经讲要》,现在呢,我们已经引进版权了,北京的宗教文化出版社,已经有简体字重印版。《法华经讲要》讲得非常好,也是以天台宗的立场来注解法华,我看我们现代人,如果想要了解《法华》,这部书是最好的一部教材。
那么从研究弘扬受持《法华经》,在中国直接派生出一个宗派,那就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的天台宗。在日本呢,又称为天台法华宗。那么,也正因为我们天台山,是天台宗的发源地,也正因为《法华经》是天台宗的立宗之经,所以才有今天下午的这么一段法缘,让我在这里跟大家介绍《法华》。那么,每一个宗派实际上都是帮助人们认识佛教、修正佛教的一种门径而已,八大宗派就是八种认识佛教、修证佛教的门径,那么我们与天台有缘,选择了天台宗。
天台宗最有名的一个贡献,对佛教最重大的贡献,就是对整体佛法作了一个完美的归纳和评估,我们把这一种归纳和评估的体系称之为判教。那么天台宗的判教学说,是所有宗派判教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,也是最卓越的,它把佛一生说法四十九年、谈经三百余会,作了一个划分,划分为五个时间段,我们通称为「五时」。
宋朝的杭州有个孤山,大家知道杭州有断桥,杭州有孤山。孤山有一位智圆法师,作了一首偈说,「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载」这样一首偈呢,来归纳天台宗的五时判教说。但是呢,实际上讲,这是别五时,别五时是不圆满的。
所以我们蕅益大师作了一部《教观纲宗》,在这部书当中特别强调了天台判教啊,有别五时、有通五时。也就是说,虽然这是阿含时,阿含讲了十二年,但是对根性只能听阿含的众生来讲,佛在这个时阶段的一个主旋律是讲阿含,但是遇到个别有通教根性的、有别教根性的、是堪受大化的、能够听菩萨藏的人来讲,佛难道也给他讲初级的《阿含》吗?不是的。在阿含十二年当中,佛对有缘众生也在讲方等、也在讲般若。反过来说,佛说般若经的时候,遇到一个小乘根机的人,他只能听阿含佛法,难道佛就不给他讲阿含了吗?还要兼讲阿含,这才是真正的通五时的概念。
好,所以在《法华经》的五时判教当中呢,把法华……。在天台宗的五时判教当中,把《法华经》划归为佛陀说法的最高、最圆之时。最高、最圆之时,所以称为纯圆、独妙,纯粹的圆教,独一的妙法。独者,无双也,没有双了。纯圆独妙!
那么天台宗又参考了《华严》,用五味来配五时。什么叫五味呢?他说,一头奶牛牵过来,奶牛挤出来的第一道是什么?我们说,就是奶嘛,好,这个奶是俗称,我们书面上叫乳,就是说现在的乳制品,「乳」,从牛出乳,这是第一道。那么这个乳味是最正宗、最原始的本味,我们现在说叫原味,这个相当于华严时。从乳呢加以提炼,奶酪的「酪」,从乳出酪,这是第一次提升了,但是呢,它是相当于阿含时的教法。从酪出生酥,我们酥油茶的「酥」,酥有分两种,初级的叫生酥,高级的叫熟酥。就像普洱茶有生茶有熟茶,嘿嘿,那么这个生酥呢,就相当于方等时;熟酥呢,比方等时更高一个层、层级,就是般若时。那么最后从熟酥继续提炼,提炼出牛奶的最高精华,我们叫什么?叫醍醐,这个「醍醐」,我们就把它对应「法华涅槃时」,就是天台宗五时判教当中的最高最圆满的时期。这个时期佛重点说了两部大经,一部就是《妙法莲华经》,一部就是《大般涅槃经》四十卷。《法华》《涅槃》称为佛家之双璧,纯圆独妙之法。
所以今天呢,跟大家是什么啊?是、就、去、去近距离的、去走近《法华经》,浅尝醍醐味,浅浅的尝一下醍醐味。
所以我们现在约略地讲一下经题,当然不能按照天台家的这种讲法来分,我们就大众化地讲。「妙法莲华经」五个字,它的梵语叫「萨达磨」「芬陀利迦」「修多罗」,这个读音是这样的,梵音读音。那么,这个「萨达磨」翻译成中文哪,就翻译成正法,或者翻译成妙法;「芬陀利迦」就是白莲花的意思;「修多罗」就是经。所以如果我们要直译这部经的题目、题目啊,应该叫「妙法白莲华经」、「白莲华经」。所以我看到西藏版本,藏文版的《法华经》就叫《妙法白莲华经》。白莲花就叫芬陀利花,因此,大家只知道用莲花来喻妙法,但不知道它不是用黄莲花喻、也不是用青莲花喻、也不是用红莲花喻,而是用白色的莲花。为什么要用白?白者无暇,象征着纯净。所以印度崇尚白,一般印度老百姓都穿白衣服的,所以我们把在家人称为白衣居士。那不是白衣天使呵,不是护士呵,他白衣,印度古代的民风,俗家人是穿白衣的。那么又把半个月称为白月,半个月称为黑月。又把善法称为白法,把恶法称为黑法,这白是象征着善、象征着清净。因此,妙法莲花的这个花朵,这朵莲花是白莲花。这个「妙」,你可以理解为微妙、圆妙、胜妙,它是用来修饰和形容这个法的。这个佛法,是什么法呢?哦!微妙之法、圆妙之法、圣妙之法,这是形容这个法。所以《法华经·方便品》当中,佛说,「我法妙难思」,我法微妙难思议、我法妙难思,所以称之为妙法,就是这个意思。
的补救方法。
以上就是净旻法师地藏经了,我们修行地藏经的时候可以看看这些东西,这些讲解是能够让我们知道地藏经讲的什么内容,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修行经文,更好的去生活的。以上只是作者整理的一些讲解,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海涵。
版权所有:地藏经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