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法合称,巧借妙喻以立题名,故《科注》云:“以不思议人法立名。”一释名竟。
二、辨体。名为假名,体为实质。名为能诠,体为所诠。所以释名之后必须辨体。《科注》云:“不思议心识为体。”如本经说:“一切众生未解脱者,性识无定,为善为恶,逐境而生。”又云:“念佛菩萨名字,历临终人耳根,或闻在本识。”此即指第八阿犁耶识。此识亦名种子识。能遍住持世出世间诸法种子,为一切染净诸法所依,。《宗镜录》云:“此识建立有情、无情,发生染法、净法,若有知觉,则众生界起,若无想无虑,则国土缘生,因染法而六趣回旋,随净法而四圣阶降。”由于此识广大无比,显心原而无外,擅持种之名,作总报之主,建有情之本,立涅槃之因,故可立此识为体,即地藏菩萨于忉利天宫,合分身见佛,及散形六道救度含灵亦凭此识。此识居菩萨因位,总名“赖耶”,处佛地果位。唯称“无垢”。识体无殊,故可立此不思议性识为本经之体也。二辨体竟。
三、明宗。宗明修法,是修德。乃会体的枢机、关要。所以辨体之后必须明宗。《科注》云:“以不思议行愿为宗。”本经文殊问佛云:“地藏菩萨因地作何行,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。”又:地藏菩萨于过去不可说劫前,身为大长者子,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相好庄严,“因问彼佛,作何行愿,而得此相。”又:如来自结经名云,一名地藏本愿,一名地藏本行,故知行愿二法乃一经之宗要。愿如目,行如足,目足并运,到如来地。地藏菩萨见诸众生,破戒造罪,失人天乐。不修佛法,失涅槃乐。故发誓与乐拔苦,先发大愿,次修大行,三学六度,净佛国土,成就众生,故以不思议行愿为宗也。三明宗竟。
四论用。用者力用。灭恶名力,生善名用。宗与体相契,有灭恶生善力用。《科注》云:“以不思议方便为力用。”本经佛告地藏菩萨云:“吾于五浊恶世,教化刚强众生,令心调伏,分身百千亿,广设方便。”佛又告四天王云:“如是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,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。”又告地藏:“汝须百千方便,劝是等人。”又云:“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。”又:“菩萨以方便力故,使令解脱。”地藏自云“我亦百千方便,度脱是人”等,故以方便为本经力用。何谓方便?智者大师有三种解释:一曰,方者,法也。便者用也。即巧用诸法,随机利物之意。二曰,方便者,门也。门有能通之义。方便权略,为真实作门。真实得显,功由方便。经云:“开方便门,示真实相。”三曰,方者,秘也。便者,妙也。妙达于方,即是真秘。《科注》说,三种解释方便,本经咸皆具足。为什么呢?良以地藏大士,于点尘劫前,现身教化,随机巧逗,法用偏宜,若显实时到,则开权显实。发菩提心于赖耶识内,点如来藏于无明心中,斯正妙达于方,即是法华真秘。故知方便,正是慈悲与乐拔苦妙用,故以不思议方便为本经力用也。四论用竟。
上来名、体、宗、用,皆云不思议者,第十三嘱累品,佛告地藏云:汝之神力、慈悲、智慧、辩才,一一皆云不思议故也。
五、判教相。教者,圣人被下之言。相者,分别异同之称。天台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,判释一代东流圣教,罄无不尽。所谓五时者,一华严时,二阿含时,三方等时,四般若时,五法华时。八教者,化仪四教、化法四教也。八教判法:一、华严。化仪判华严为顿,以不历渐次,顿然说大故。化法判兼别明圆。二、阿含。化仪判阿含为渐初。化法判但三藏教。三、方等。化仪判方等为渐中,化法判对半明满。(对半时教,明满时教)四、般若。化仪判般若为渐末,化法判带通别明圆。秘密、不定二教,前四时皆有之。五、法华。化仪判法华为非渐非顿、非秘密,非不定。化法判纯圆独妙。至于判教,有别五时与通五时。别则别有齐限,通则通于前后。本经别五时属法华时,佛说《法华》之后,涅槃之前,升忉利为母说法竟,说此《地藏经》后即唱灭,故判法华同部,属醍醐味。五味喻出《涅槃经》:“譬如从牛出乳,从乳出酪,从酪出生酥,从生酥出熟酥,从熟酥出醍醐,醍醐最上,若有服者,众病皆除,所有诸药,悉入其中。”智者大师以五味相生配佛五时教法,即乳味譬最初宣说华严,酪味譬阿含,生酥譬方等,熟酥譬般若,醍醐譬法华。佛说《法华》,开前四味三乘之权,归于一乘圆妙之实,若有闻法者,无一不成佛,是为最圆顿教法。
若约通五时,本经则应判属方等教。何以故?本经与《法华》有三异:一者,法华为一化之终,如秋收冬藏,更无所作,今经以未度之众,付与地藏,为化道之始,如春初下种,大有事在。二者,法华所化之机,皆已淳熟,今经云“十有一二,尚恶习在,”故不同。三者,法华开方便门,示真实相,今经则广设方便,教化众生。故藕益大师之《阅藏知津》,判本经通五时,属方等部,味属生酥教。五判教相竟。
以上就是张秉全地藏菩萨本愿经题解了,我们修行地藏经的时候可以看看法师们的讲解,这些讲解是能够让我们知道地藏经讲的是什么意思,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修行经文,更好的去生活的。以上只是作者整理的一些讲解,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海涵。
版权所有:地藏经常识网